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楼主: 追忆惘然

[读书] 竹密岂妨流水过[作者:朝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趁着我姐去看电视听音乐的空子,偷偷溜过来看一下~~咦?听说我的ID已经被当作马甲删除了,没想到还能登上来,心中小小地庆幸一下。
& A/ P* F! _6 J! b
9 B) ?8 J0 R3 I2 l0 u: |2 p5 w      干正事要紧呐,冲上去紧紧握住朝暮大人的手!我是非常~~~~非常非常地喜欢您的这篇文章啊!道家随天性、顺自然,是百家中个人最喜欢的一家;而庄周率性洒脱、狂放不羁,又是道家诸子中个人最喜欢的一位。今天遇到知音了~~握个手握个手吧~~~~
$ I$ ?$ n& \, P( i$ |0 `0 _; q
' ^7 |9 @8 o7 @6 [6 `7 i; o7 T      呵呵,我还一直惦记着追忆惘然大人想要的导读啊(上次写了一份,给某些人毁尸灭迹了),其实说起来我也没有什么资格写这种东西,但既然提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庄子,就硬着头皮胡诌几句,希望能帮助大人对庄子的为人和思想有多一些了解。5 `& d6 X/ e9 J6 T1 K

0 k3 t- l( |: T% p, t' K--------------------------------------------------------------------------------------------------------
) z: r* c1 ]5 `5 v3 g4 l$ ]" d# z* i# S! s8 j
      凭着我对中国古代文学非常粗浅的认识,一直都觉得庄子即使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文人,起码也是最有魅力的文人之一(此处要考虑到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文人哲人,一也)。鲁迅先生评价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说的一点都不过分。他的文章继承了道家先辈老子顺应自然,游方世外的超脱,浅笑地规劝太过执迷的世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同时又融合了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那般浪漫主义的激情,有着“不失其性命之情”的昂扬。世上的超脱与激情,本身都具有一种互相消解和否定的特质,只有庄子能把它们这样美妙地融合在一起。
2 ^$ t' g. L* ]( m+ V; T/ m
! T) L$ s8 i: J4 l! m* X3 r      他的超脱,使他高高在上,俯视现实生活中的丑陋与肮脏。3 r  J8 \- Z1 g' n$ M7 U
      究其原因,如果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对现实政治极端不满:“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若长此以往,则“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是因为他对当时“圣治之治”得治国方法不以为然:“田成子杀其君而盗其国,……窃齐国并与其圣治之法,以守其盗”,言语间诸多辛辣,却一针见血,叫人无可辩驳(因此而生“绝圣弃知”之法,以此达到“至德之世”)。8 ]# f; E! R7 N9 A( v4 K
      但庄子若只是因此而潇洒避世,终归又成了一个成日念叨着要实现政治抱负而一旦受挫变消极归隐的造作之人了。所以庄子的超脱,深层的原因,还应该是源于他对个人自由的极端追求。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若果真如此,那么庄子可以说早在千年之前便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就是在穷其一生的力量奋力地想挣脱那无往而不在的枷锁。
" t8 v; B- y; S  \5 X6 l3 w* \      庄子将人所受到的束缚分为“外刑”和“内刑”(外在与内心)两种:“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其中外刑是很难避免的,必须“周将处材与不材之间”。但内刑——也就是人的内心给自我添加的束缚——确是可以消除的:“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分析得精辟至极,天下人在庄子笔下的确都无所遁形。由此可见,内刑真正的根源,便是“以物异其性”,消除内刑,就要“物物而不物于物”。
: {% H  _" V7 p: \      因此庄子的超脱,归根结底是源自于他对自由,特别是人心灵上的自由的渴望。有名的“庄周晓梦迷蝴蝶”,不知庄生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欤?庄子笑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或许正是因为在“栩栩然蝴蝶,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之间,庄子方能感受到那份真正无拘无束的自由吧?读庄子时让我最感动的一个人物是“独有子”,庄子写他“出入六合,独往九州,独往独来,是为独有;独有之人,是为至贵”,这是何等的超然潇洒,无羁无束,甚至能想见至贵之独有子脸上的飞扬之情,以至于长久以来我一直把他当作庄子的自画像。此时对照一下平日中被层层枷锁裹得透不过气来的我们,是否也会有自惭形秽之感呢?- l" s3 c4 U8 d* O
9 m6 a0 A. T( U: `0 Q4 [
      再谈谈激情。
2 X+ ^, w9 D- ^! K, q      如此超然于世的同时,庄子更加可贵的地方在于他还能以清澈的眼神注视整个世界,用诗性的语言描述一切,从而使这个世界栩栩如生,充满人性的光辉与温暖。应该怎么说?庄子书中借孔子的口,说出了“游方之内”和“游方之外”的区别(这两个概念与平时所说的“出世”“入世”并不完全相同,但若要细细解释恐怕要牵扯到学术界前几年非常流行的“哲学的突破”说,其艰深复杂不是我所能胜任的,所以权以“出世”“入世”解)。游方之内的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也算是做到了极致;而身处“游方之外”的道家就洒脱得多,特别是庄子。游方之内的政治世界一片黑暗难耐,而游方之外他自己身处的世界(或者说是存在于他理想中的世界)却到处都是蓬勃的生命与欲望,到处都洋溢着生之趣味。庄子就这么用他的“无端崖之辞”、“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构筑着一个诗意的世界。这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这里云山苍苍,天风荡荡。在这里活动的都是一些“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的高人(前文提到的“独有子”无疑就是其中一个),这是一些用他们身上的尘垢秽土都能陶铸出尧舜的高人。
  @5 T; }+ A) S1 `' ^' U9 s/ k      这个世界大情大义、大悲大喜,这个世界中的人肆无忌惮,嬉笑怒骂,充满了欲望、深情、诗意:他们或击缶而歌,或凭几而嘘,时而踌躇满志昂扬四顾,时而又或歌或哭不抑其声;他们可以南首而卧成高士,心血来潮时又拊髀雀跃做顽童。一切都随性所至,毫无拘束,决不屈从于社会的规制或旁人的目光。他们那么丑陋其形,却又那么美妙其神。他们对社会道德那么不屑,却又那么富于同情,心中存着那么多的怜悯。这样的人如此远离我们,却又如此吸引我们,从他们身上能照出我们多少丑陋与污秽。甚至可以说,这些人正是庄子所谓能摆脱内刑束缚的高人,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其中之一呢?, ~, {, Q) R( u1 z$ r- |4 }( m" B
3 _! v. t# i2 V, T
      或许因为以上所述,我跟朝暮大人的看法还是略有一些小小的不同之处。朝暮大人最喜爱的是《天下》篇,而我的最爱却是《逍遥游》和《齐物论》。《逍遥游》的文笔自不必多说,而《齐物论》则是从第一个层面肯定了名家的结论之后再从更高的一个层面否定了名家的观点,提出了“不知之知”的观点,同时也解决了先期道家“全生避害”中无法避免的矛盾,使道家的思想到庄子这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 S* T" K8 C2 J, C* _      至于为何不很喜欢《天下》篇,说实话,是因为私下一直觉得《天下》是最不像出自庄子之手的一篇(庄子书中伪作成分较多,其中有一些代表杨朱老子的思想,另一些则很有可能使后人托左)。理由首先如余英时老先生所说,天下总篇中先儒家而后六礼再后其余各家,庄子岂反儒家乎?但更重要的是朝暮大人在文中所提到的,天下篇的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起码相对于其他各篇而言,《齐物论》中的演进要难以捉摸得多),而在我眼中,庄子开首几篇任意挥洒的文章才是他性情中最美的那部分。冯友兰的《简史》一书将庄子思想道家理论说得简单了些,但他对中国哲学语言的分析(其中最富代表性的当然就是庄子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庄子最擅长的使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势表达自己的思想,名言隽语一定简短,比喻例证一定缺少联系且不够明晰。但不够明晰之间却又暗示有余,前者就从后者得到补偿(在我看来甚至补偿远超过了损失),且二者不可得兼。正因为庄子大部分作品的缺少明晰,使得暗示几乎是无穷的。而《天下》的雄辩论证,则使得整篇文章缺少了《逍遥》《齐物》那种直刺人心的力量和令人回味的余韵。
' A: F' W0 e/ u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且只是小问题啊!总体来说,我跟朝暮大人的大方向是一致的,继续要求握手啊!!
; `& ]; V" _. h
: F  L( d5 r8 X& {7 H      最后,用一个故事来结束这篇不像样的所谓“导读”。既然说到庄子就不能不提到郭象,他是庄子的大注释家之一(市面上的庄子几乎都是她注释的版本,朝暮大人的估计也是吧),他的注释,将庄子中的比喻、隐喻变成了推理和论证;把庄子神妙飘忽的语言变成了自己的散文诗语。他的注释极其精妙,水平之高毋庸置疑,而且比庄子明晰的多,严密得多。但慧觉禅师却一语点醒了梦中人:6 t4 P( ^3 s8 B1 Z: W
“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 A+ N# B& Y) z: Z      此语,深得我心。
& \* r4 U( h3 q8 r% }

8 p* H4 j( T; H( T--------------------------------------------------------------------------------------------# o: i* T4 Z! k
8 ~2 R$ m* u: \
好了,帖子也回了,我的怨念也了了,我的ID,可以删了...5555(受压迫的某人)
1 k1 `- F* e: V. N- X9 h
+ E- D, K. n" X$ r; z  g2 j[ Last edited by fanfan on 2005-10-1 at 22:15 ]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fanfan,我要跟你忏悔....有天晚上我不小心就当了一回帮凶,主谋是打水....
5 }8 o( A' Q* P( }
7 w/ p" F5 S4 d  l继续看导读....+ S0 E0 S. b& m( y# W8 h5 O

. J$ e3 x( Q& l' xps:我严重反对fanfan是打水的马甲....
发表于 2005-10-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呃……厉害啊!这种文章算导读的话……我看应该把我们这两篇文章的地位颠倒一下的说~~~低头跑走……
3 m4 E  [; r0 Y- {/ F7 I, \
0 R  p& S  r3 Z/ s9 H, v+ R2 T) X哈哈,喜欢《天下》,其实并不完全是喜欢它的逻辑,当然了,对付名家这种强词夺理的学派,在逻辑上不胜于它是完全不行的。不过呢,我主要是觉得《天下》一篇汪洋肆意,跳脱得很。白话点讲:就是把每个学派都骂得激动人心啊!如果中国人国骂的整体水平能达到这种程度,我是此生无憾的说~(殴)9 y: _/ o: Z, g5 W$ C# }9 Q1 `" O9 V

; w- F  K% u* y6 {1 N关于“伪作”一点,我倒是不认为《天下》是出于他人之手,从精神层面来讲,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其实我觉得它对于儒家还应该批得再尖锐一点。从手法来讲,我看后世文人能有这种“本人文章天下最高”气魄的,也找不出几个来。如果说论证的手法,呃,突然有个诡异的想法:他是故意这样写的吧?!给幼齿学派看的文章就要用幼齿的手法来写,他没什么事做不出的(狂殴~~~)。
. Q2 n4 F' N* |; a: o; f+ @3 N, Z- J$ e* ~& z
不过《庄子》一书,确实伪作多啊多!后人或补或抄,实在是很难分清真假。算了,这种问题也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殴)。
$ C) H6 g# e: X3 S* b) h/ Z
8 g- L, A+ H! ?/ o* T/ e哎哎,最后要握一下手!还要拥抱一下!!庄先生最高啊最高~~~!是我认为唯一一个存有“天性”的中国古代文人啊!(唔……用“文人”来形容他好像力量薄弱了点。)果然只看那么几遍是完全不够的啊!等过几年再返工。
% Z' r- a8 f+ L& H7 T% ^# M  S8 O% v8 ^' I* ?5 }% k+ g/ e* Z
另外:那个不算苏的马甲,除非你们两个人是连体婴儿。否则根本就不会删除。
发表于 2005-10-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to 追忆惘然:- T2 l* r+ i5 e& N
      某天晚上的事情姐已经向我坦白+忏悔过了,否则版主都发话说不可以回帖,我怎么还敢轻举妄动呢?不过当天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 a7 a/ E5 N2 K7 j' I% t/ ~; A
      那个导读,汗水,还能看吧(捂住脸)?我是怕写得太烂了导致你看不下去XD& f5 o, T' F0 X" ~1 k# r* D

& p1 Y5 e; {& m. _% k+ ]4 I
, `6 ^3 J4 p2 Z; r  m# C    to 朝暮:
+ A, n, B0 e+ o1 K      嘿嘿,飞跑上去回抱。9 g# f9 D" c2 x* @% N+ K. p7 [

0 g  }+ F! Q3 e" U3 [      写得“厉害”?惊在原地不动。自己看起来好象通篇是在引用庄子原文而已,要厉害也还是庄子厉害啊。
: z: P- h# _. R
) M1 {5 O+ p, G, x      呵呵,我提到逻辑其实也是说明一下不很喜欢《天下》原因,至于大人希望中国的国骂达到这种水准,恐怕您注定要抱憾终生了XDD
: W& l4 k8 T. d! J2 r
+ u. v# C' N- `. x      恩,名家强词夺理,是幼齿学派吗?大概还没那么严重吧(笑)。不知道我姐看到这句评论有没有吐血啊?她可是把“历物十事”背得滚瓜烂熟的人。
3 y) v, d+ i7 T: L      引用一段她发在我那里的文章:名家还算是中国古代哲思中思辩程度较高的一家,分别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两派,惠施的“历物十事”是强调“实”的相对性,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离坚白”强调“名”的绝对性,名家思想的全部核心莫不在此。
, \" u6 v0 }% E% h9 W      当然既然是中国哲学门派,永远就脱不开“内圣外王”之道,惠施要“汜爱万物”、公孙龙想“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但正如《天下》中指出的那样:“逐万物而不反,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充分说明名家的辩论最终多少流于形式化。但是荀子批评他们“蔽于辞而不知实”还是有失偏颇了!2 |; j$ X$ x4 \/ C+ Y
      总体而言,名家对于超乎形象的世界有所发现,但限于资质无法发挥,反倒是到了庄子那里真正得到了发扬,所以应该说庄子是名家最激烈的反对者,但也是最好的继承者。
  O; P! D6 x$ v9 \6 d2 G! l3 }% q3 J- y8 I& I
      至于我是一直不太喜欢名家的,但不得不承认,这一段写得还是挺公允的。名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率先开始“思想思想”的一家,也同样是走入了哲学的核心,只不过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罢了。他们和其他学派的差异,即便大了些,终究也是兴味的不同,而非水平的高低。' o* e. `) l6 F( U' M$ ?- M1 D
! ]- d! P$ d7 Z
      至于那个诡异的想法,噗,倒真是很有可能啊XD。忽然间我的脑海里也冒出一个更加诡异的想法——朝暮大的回帖跟文章风格也很不同啊,那个,莫非回帖也是要写给幼齿的人看?(自己开始满头大汗了)
9 {( m) r* a% V
" I3 W) ?  e' t- |4 _- P# w-----------------分割线------------------------------, b  Y2 C" d1 N# \; E
/ Y! r/ j  A3 t8 e% S1 I& \
      哈哈,ID不删吗?不过如果是连体婴儿就要删?笑,想不通啊,即使是连体婴儿也要尊重一下独立人格的吧~~~
' X1 O& S4 X' a0 r1 C- l8 y9 b
) V4 F( E) @( _----------------祝福的分割线------------------------3 i+ B4 Z6 ?0 y4 k6 F( u7 U

8 x, ?1 W+ i, n/ x5 A) k; U- i3 e      刚才看到论坛的生日榜里有朝暮大的名字,哈哈,要祝福您生日快乐啊!生-日-快乐——意思就是生活的每个日子都快乐~~不止今天哟~~~~
* C; X* I: D8 }' w7 d1 _. `      顺便代我姐也说一声吧,昨天一起出去淋雨,今天她终于不出所料地感冒发烧了。不确定今天她是否会上网来~~2 L' ^& m6 S) ~/ H! A

7 H# s; g5 m/ ~, _6 X0 [( w! p---------------激动的分割线-------------------------
' s/ t4 B/ \# W* y# _5 s" D3 D& A% l+ t3 Q" X# m% L* w
      忽然又想到一件事,昨天我姐头疼了半天,说某张写友雅大人的帖子不该放在这里灌水,然后经过我的劝说她决定把文章直接转到我的blog上去,所以在这里的文章麻烦能删的大人帮忙删一下吧(我好象没有找到?)~~呵呵,我这就去搬文,等弄好之后欢迎到我的blog上来踩踩坐坐。2 i/ }5 _# l0 M. X; a  Y
      激动一下,我的blog上面第一次迎来别人的文章,还能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真是赚到了XD
' y9 ^" C) i; R  R4 d; S1 z! V, m' E% _# W
[ Last edited by fanfan on 2005-10-3 at 15:07 ]
发表于 2005-10-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也是不怎么喜欢名家的……太过于卖弄逻辑,这种学派浮夸了点。难道苏某人是推崇名家的?大惊……我以后绝对不说名家的坏话了。
& [/ M1 T) \6 z
# X" X2 e- ~" d呃……那个……其实这文章写的都是空话!看起来很有气势吧?哈哈,只是笔记罢了,从《庄子》里拎了几点自己没搞明白或是感兴趣的随便列个提纲,其实连读后感都算不上啊!回帖么,就把想说但是没放在文章中说的话,全都写出来了。(汗)% ^$ M! R$ L( P7 i% |

+ x1 h! D0 i: D% H( BID不删啦!本来就是两个人,斑竹不听信一面之词的——尤其是苏某人的一面之词(偷笑)。% ]9 {( j+ \# j! w* q
3 G1 i1 }0 t  ]" `0 p3 B, Y$ O1 i6 ?
我今天刚淋好雨回来……没想到一下子变得那么冷,大家都要注意身体啊!! j4 `" `( b8 p

( K3 @/ s! L9 q另外,那个帖子,其实我一直想等她全部贴完,转移到红袖或者闲庭的,否则那么好的帖子知识及个人自娱自乐的看,实在太没意思了。我坚决不同意她撤贴!你要好好劝劝苏某人,软的不行来硬的!千万要把那帖子在论坛上留一份。
发表于 2005-11-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高一有段时间着迷于《庄子》,这篇勾起了俺滴回忆哟^_^
1 h. k! |$ p; e1 L  最喜欢逍遥游、齐物论和秋水~~~~  N. p% \0 q* J, V4 P
  《逍遥游》自不必说,不管是辩证还是文笔全都喜欢,至今都能背诵出其中文字,著名的“六气说”哦~~:P
4 o1 ~& |" x% h, g  《秋水》,喜欢它的原因太奇怪了,居然就是初中看了天龙八部的小说,对于李秋水以及里面提到的庄子片断的兴趣~~似乎是在报纸上看过金庸自己说,“李秋水之所以叫李秋水,取自《庄子·秋水》,和人物的经历不无关系”,于是乎出于对小说的好奇…………汗~~' A$ o% S0 b) S" w* d# b
  需要稍微解释一下的是《齐物论》,看过的人都知道,《庄子》中的“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中,讲有关“道”和“气”的——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无非是内篇全部,外篇大部分,杂篇部分。
" G, ]6 [8 x" z7 J; V  而《齐物论》,恰恰和《大宗师》并列内篇的核心,两者若一定要分出轩轾,似乎很难。但是莫名的更偏爱《齐物论》多些,一定要解释的话——女人的直觉吧~哈~
) {1 ^' j( B: {9 x! w5 D  此外,关于“心斋说”的《人间世》也还蛮不错的,只不过文笔不如其他几篇精彩~~
1. 严禁讨论盗版
2. 除专门水区以外(报道/JQ版)请您注意要减少水分哦。水区热烈欢迎以下内容:灌水,版聊,勾搭,抢沙发
3. 更多发言规定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明志略 |明志略已经运行了21年4个月29天

GMT+8, 2025-7-27 11: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